人物
隨筆
歌單
人物
2022/04
The Hertz 訪談・6
From All Frequencies(下)
樂迷篇:樂迷的聲音

文/Isaac @ 文化放題‌‌
攝/Karl Wong‌‌
封面書法/Isaac @ 文化放題‌‌

若然樂隊創造音樂,那麼樂迷創造的就是音樂的意義。延續上回的樂迷訪問,這次我跟大師兄 Roger、九十後的 Finn 和零零後的 Mollisa 談到,在他們眼中 The Hertz 究竟是一隊迸發着什麼意義的樂隊。

遇見 100% 的赫茲樂隊

自達明一派解散後就沒有留意香港樂壇的 Roger,兩年前偶然望到唱片鋪放滿本地唱片的角落,才發現時下的樂隊生態原來如此蓬勃。

「我第一首聽嘅係《末日快車》,好耐未試過聽到一首歌係咁特別。」無論是主音 Herman 搶耳的假音還是樂隊偏向 funk 的曲風,Roger 認為他們的音樂總是一聽就會令人印象深刻,但易入口的同時又不會太過普通而庸俗;在深夜聽電台時被《獸之路》「喚醒」繼而入坑的 Mollisa,特別欣賞他們不願在音樂上畫地為牢的作風:「佢哋無論編曲、樂器都會有好多嘗試,每次聽新歌我都會好期待:啊呢首歌你又諗住會點編啊?」

的而且確,為免被曲風的鎖鐐綁手綁腳,他們向來都以「獨立流行」這個比較模稜兩可的 genre 自居。然而在訪問間我逐漸發現,「pop 得嚟又好 indie」其實亦不失為對他們音樂最貼切的一個形容。

Finn 特別記得他第一次現場聽到《末日快車》時的震撼:「啲人成日話《我是歌手》嘅觀眾係流㗎嘛,但我嗰陣時聽到好似佢哋咁激動。」後來他和朋友試夾這首歌時,朋友問他:首歌真係得兩個 chord 㗎咋?

「嗰吓我就覺得,嘩好有趣喎呢隊 band。」原來單靠兩個和弦的不斷循環,他們便能做出一種日日如是、恍如永無天日的音樂氛圍,而這種情感上的連貫,無非源自他們每首歌都幾乎 100% 自己包辦。不論是 Ricky 經常刻意呼應旋律的結他樂句、《凡星人》爽朗而暢快的轉調還是《拆穿》副歌一直向下「墮落」的 bassline,他認為「就算林夕嘅歌詞寫得更靚都好」,只有 indie 才有條件做出曲詞編唱混都如此渾然一體的音樂創作。

缺一不可的五位同伴

有趣的是,三位不約而同都提到了五位成員間的友誼。

Mollisa 特別難忘《漂流號》一次演出,Ricky 開頭獨自彈着結他,其餘四位成員屏氣凝神、專心致志的神情,「就連 Herman 都係眯埋眼去享受緊、沉醉緊。」她感受到,「佢哋五位都對對方、對彼此嘅音樂、對大家所做嘅每一首歌都好認同、好喜歡,唔會有咩不和啊嗰啲嘢。」

過往見證過無數「愛隊」解散的 Roger 直言:「樂隊做得唔好其實好少係能力嘅問題,一般都係冇心機夾、啲私人關係差到完全冇辦法合作。」但難得的是,「我後來發現佢哋每一個人都有參與過編曲,唔會話太側重某位成員,而令我驚訝嘅係,佢哋出到嚟每首歌嘅風格又唔會好割裂。」

Roger 寄望他們能夠保持這份初心:「如果一開頭多啲人參與,一嚟音樂上唔會太悶,二嚟創作上、關係上長遠都會健康好多。」

令 Finn 感動不已的,還有《千世書》的間奏部分。起初承托着歷史演講 sample 就只有一枝主音結他,但隨着歌曲推進,節奏結他、敲打着進行曲節奏的鼓聲亦陸續進場,直至後來「人的聲音願繼承」一段副歌響起,「佢哋就將五種樂器同埋 vocal 推晒上去同一個 level。」他驚歎:「佢哋用音樂講到首歌嗰個 message 喎!」

他續道:「我覺得呢首係一首召集歌嚟。」就像樂隊的五位成員,每個人在歷史上都有自己的一個崗位,縱然勢弱言輕,但就如歌曲那個集合着眾人之力的副歌,怎麼軟弱而渺小的同伴亦總可以匯集成為一道更大的力量:「首歌好講到大時代小人物、一步一步默默做緊啲嘢嗰種使命感,佢哋好似透過音樂同緊我哋講:我願意一齊同行、同你一切搏鬥落去啊。」

真誠的力量

但最觸動三位的,始終是他們由心而發的真誠。

「感覺就好似有個人將自己嘅諗法講緊出嚟。」Roger 如此形容鍵琴手 Him 寫的歌詞。他認為素人的歌詞要不是像 Beyond、小島般直白到沒有什麼餘韻,就是因為想模仿專業詞人而用了很多俗套的字眼、寫出別人老早就已經寫到爛的老生常談——但他們的歌詞卻拿捏到一種平衡,甚少轉彎抹角但又不會毫無修飾,意象會有留白但又不會太過故弄玄虛,總是會留給聽眾思考以至代入樂隊內心想法的空間。

今年中三的 Mollisa,談到這隊樂隊對自己最大的啓發:「我今年揀科,我發現大家都好鼓吹要揀理科啊、商科啊,就連我老師都話:你趁你成績比較好,你揀啲大家都想揀嘅科啦。我諗起《黃金法則》嗰句『僆仔伯爺仆倒去搵,狂掃禮品排到蚊瞓』,你揀科又駛唔駛好似大減價噉樣啊?」

但就如副歌所言,「大家為咗做到大眾所想嘅嘢,就將啲灰塵抹喺自己身上,令到你呢嚿黃金失去咗佢嘅閃爍。但你始終都係一嚿金嚟㗎嘛,你始終都係應該要閃嘅 ⋯⋯ 所以我呢刻想揀返啲揸兜嘅科囉。」曾經被文字觸動過、被文化啓發過的她,畢業後最想投身與文字有關的工作。

「你唔怕會乞食?」我問。

「要人一筆一畫記認㗎嘛!」她笑着回答。


一連六篇的訪談,在此正式作結。或許我在這半年寫下的這堆文字,不消數日就會在網絡世界的大海裡消聲匿跡,但 The Hertz 的故事令我繼續相信音樂之動人、相信文字之永恆、相信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人心的力量。

但願我在千世書獻上的這道筆畫,足以留下聲音、足以記下故事,足以令到曾在世界鼓動過的幾道頻率,可以逆着朽壞的時空一路震盪開去。

© 2025 文化放題 hkculturetopic